影响孩子一生的十大黄金教育法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理论 > 国际前沿教育研究 >

影响孩子一生的十大黄金教育法则


栏目: 国际前沿教育研究   作者:佚名   热度: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我们跟家长朋友分享10条黄金教育法则,一起来学习一下,相信会对每位家长受益菲浅:

  第一条黄金法则: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第二条黄金法则: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爱。他的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第三条黄金法则:强化定律

  培养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第四条黄金法则: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在日本的铃木老师的学生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

寅次是位聪明的学生,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很多学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这对他以后能否成功很关键,没有得到巩固的课程,最终都无法学到更好。正因为此,他对他的学生采用的抽签教学法。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让学生都随机抽一个曲目。这样,寅次因为是自己参与了这个游戏(也相当于参与了老师的教学,而事实上,这一切可还是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因为结果达到了),因而也更努力地练习。

  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容易变化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做的越久,越难出成绩;婚姻的七年之痒问题;爱情的浪漫问题等等。同样的事物,加以变化,有时带上些游戏成分,结果就会变成积极的方面了。

  第五条黄金法则:梦想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比尔老师的课堂里,他布置了这样关于未来理想的作文。罗伯特同学描绘了一个200亩牧场,以及在这个牧场里纵马奔驰的情况,并为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幅牧场图。比尔老师给了一个F的评价(即差的评价)。罗伯特满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好的评价,他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时,太不切合实际。因为罗伯特的父亲只是一位驯马师。他要求罗伯特重做一份作业,就可以给出一个好成绩。罗伯特思考再三,并没有那么做。多年来,这个F作业,就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果真拥有了200亩的牧场,当年迈的比尔老师来参观时,比尔老师泪流满面,要知道,他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大多数人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问大家是什么。机关干部没有作出回答,而是望向在场的上级,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当年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如今已经实现。没有很多失败的尝试,哪来今日的神话呢。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地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下一篇: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