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10个标准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校教育 > 教师学苑 > 教师课堂 >

一堂好课的10个标准


栏目: 教师课堂   作者:佚名   热度:

这是日前流行的北京四中1962年印发的源自该校许多著名教师教学经验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完整版。今日读来,依然启发良多。
 

北京四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直观形象、文以载道、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循序渐进

1.知识有其系统性,平时传授知识,分章分节,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但随时应注意要使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要用观点把有关的感性材料统帅起来,使学生逐步了解本科知识的轮廓全貌及其内在联系,随全部知识讲完而形成系统。有了系统,则抓住要领,居高临下,所学知识就不再是支离破碎分割孤立的东西。学生的知识有无系统,往往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和以后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必须循序,教学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片断到系统。教师讲授,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局部,还须引导学生掌握总体。到总复习时,更要讲求综合系统。此外教师讲授知识,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总结出理性知识,返回来再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教学必循之序。

二、举一反三

要使学生以较多精力学好各门学科中主要的概念、定律、公式,对主要知识力求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练应用,教师在此等处要讲解精透,善于启发,并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妥善地处理一般知识,使重点和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举一(重点)反三(一般)。

抓关键就是通过主要知识寻求出基本规律并牢固掌握,从而可以触类旁通,认识同一范畴的其他事物,这是以简驭繁的一条法则,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所不可忽视的一条法则。

三、深入浅出

教师在透彻理解所讲问题的本质的基础上,善于用学生知识领域中已有的、或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些事例,来恰当比喻学生目前尚属不可捉摸、难于理解的理论或问题。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举个浅显的例子把复杂深奥的道理轻易地说懂了,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教师必须对所讲事物的本质的确是透彻地理解了,并且知识相应广博,能从丰富的事例中选择恰足以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只有这样,才不致问题没有说清,反而增加学生的困惑;也不致使学生因不恰当的比喻而对所讲问题做了歪曲的理解。

借助感性材料讲明理论和概念,也是深入浅出的一种方法。这也叫做“把抽象的教材讲得具体化”。把理论的本源,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清楚了解,并且能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则难自可转化为易,深奥自可转化为浅显。

四、直观形象

1.语言的直观:讲课语言必须清楚、简炼,文史课更须形象、生动。备课时要考虑话怎么说?选什么例子会使学生感觉兴趣,效果更好?……能经常在这方面注意,则语言修养就会提高,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2.实物的直观: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

直观教具的作用有二:

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更生动深刻的观念。

把教材的难解部分通过直观形式加以表达,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

理化生各科教师对学校有关本科的仪器、标本、药品应比较熟悉,此外,还应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制造一些直观教具。

制造直观教具,只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是为了展览或应付参观,否则都是追求形式。

直观教具的使用也应讲求实效,使用在关键处及真正疑难处,不可陈设过多,点缀课堂,反而冲淡主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完成。

实验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什么条件下只能有什么效果,要真实地告知学生,不可为增强效果而弄虚作假。

五、文以载道

1.文史各科应注意利用教材所具有的思想性去感染学生。思想教育只能是在讲懂讲透所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能是通过教养进行教育。对教材本身讲解不透,而附加一些政治说教,并不能真正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把载道之文钻研透彻,才能弄清文中所载何道。因此,讲好知识,是进行好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

2.此外,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加强思想修养;关心形势,热爱教育工作,使观点正确,爱憎分明,讲授时有所联系和发挥,自可热情洋溢,感染力强。

六、温故知新

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对做这些新知识基础的旧知识没有理解和熟练掌握。任何新知识都是在熟练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最忌旧的还未讲清,又添上新的,一直继续下去,使学生在许多地方模糊含混,作业也经常出错。

学生知识学得巩固,才能日积月累,根基目厚。古人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我校老师刘伯忠同志说:“教师教学生,主要是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巩固,能够不丢。”这些话都说得极好,都指出了巩固的重要。但人的精力有限,所学知识岂能全部永远记得?只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重要知识、关键知识不忘不丢而已。对这些能不忘不丢,则所学虽少,得寸为己之寸,得尺为己之尺;随得随失,即便敏捷过人,知识有如过眼云烟,终非己有。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知识的巩固,堂堂有复习,讲新知识联系有关的旧知识,从旧知识自然地引入新知识。对某些最关紧要的知识更是步步为营、环环扣紧、反复重视、不断深化,这正是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原则。

凡是应该记忆背诵的知识,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熟记牢,本科的重要知识可以不限年级地进行复习和检查。

七、循循善诱

教师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靠教师把课讲好。

关键处讲得清楚明白,使学生能够懂得和掌握,学生可以跟得上,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然有兴趣。如讲授含混不清,学生感到困难重重,则视这门功课为畏途。

教师讲课不平淡、不沉闷、方法灵活、集中紧凑、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此课有兴趣。相反,课堂空气沉闷、讲课不注意方法,语言也不形象生动,师生情感对立,学生必厌烦这门功课。

教师讲课材料充实,深入浅出,每堂给予学生的知识,都是学生迫切需要,且又是学生当前水平及知识领域所不能独自见到的东西,通过教师讲授,每堂均有收获,学生对此科必然十分感兴趣。相反,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课内容贫乏,拖延时间,重复不已,给予学生的东西,实际不讲课学生自己也可获得,则学生不会积极。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讲课,能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如上所述)语言逻辑性强,层次条理分明,善于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教材,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均可活跃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能只从形式上去考虑,课上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是必要的,但如讲课内容不能吸引学生,而大量提问,且问题过于简单;或提问之后,不讨论、不启发、不交流,教师总结也与学生回答各不相关,认为此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纯属误解。

几年来,我校教师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后,在教学中注意抓关键,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讲课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具体问题引入,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再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经验。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学生要进行刻苦的脑力劳动。不能使学生承受现成的结论,因此教课不应咀嚼过细,要给学生进一步钻研思考留余地。刘伯忠同志常对学生说:“不是我把你们讲懂的,而是在我的指导下,通过你们自己的钻研然后弄懂的。”正是这个道理。

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讲懂几项知识尤有重要要意义。因此教师须以全面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先复习再做作业,认真阅读教科书,能标重点和作简明提要,书面作业整洁、不出错,一定独立完成。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下一篇:聪明的老师下课后让你满腹狐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