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第5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前沿 > 艺术教育研究

音乐基础知识第5篇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关键词】音乐 基础知识 教学

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基础知识正是通向音乐教育殿堂的桥梁,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钥匙。要想更深入的学习、理解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表现、创造音乐,必须掌握好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如何更好的搞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工作,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变静为动,突出音乐的形象流动性

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相结合,突出音乐的音响性、流动感,立体化的感知学习内容。

(一)关于基本大调音阶。

1234567 这是学生们一提到音乐首先会想到的一组音阶。但是各音间准确的音高半音关系往往被忽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键盘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黑白键的联系与区别,全音半音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大调各音间“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高关系。然后老师用钢琴弹奏音阶,学生听辨音高关系的变化规律,随琴轻轻哼唱。最后,辅以“柯尔文手势”来表演音阶,让学生们边用手势表演,边随琴练唱音阶。

(二)关于基本音符和拍子。

基本音符和常用拍子是识谱、学习旋律的必备知识,单纯的认音符学拍子是没有音乐的感染力的,只有将它们融进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才会富有音乐的灵动性、生命力。

如:学习 拍子的歌曲《少年之歌》,教学中可安排这样几个环节:

1.学生听辨歌曲的节拍特点、鼓点规律。

2.通过“咚哒咚哒”的鼓点,找到“强弱强弱”的二拍子变化规律。

3.近一步理解 拍号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4.随音乐划拍,体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对比变化。

5.边划拍边演唱,感受这首 拍歌曲进行曲风格的节拍特点。

二、以点带面,把握音乐的整体完整性

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结合作品,找到很典型的知识点,然后着重从这一点切入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层层推进,从而更好的更完整的把握音乐作品。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男低音独唱,用低沉浑厚忧郁的音色,表现了俄罗斯船夫迈着沉重的步伐拉纤,艰辛劳作的场面。在这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我注重用识别、体会力度记号来展开歌曲的教学。

三、倾听感受,提升音乐的表现与创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变化手段和方法,紧密的围绕着倾听和感受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

(一)“听谱”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听”音乐,一般以听为主,以看为辅,比如传统的“识谱”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为“听谱”教学。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结果一年多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能背唱好几首曲谱。慢慢地,他们也熟悉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

(二)节奏模仿与创编。

学习基本节奏时,为加强学生的兴趣性,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我让学生去倾听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节奏。如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以引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敲门的声响 ×××;维族手鼓的典型节奏常常是 ××× ;还有较难掌握的×××,可结合流行歌曲“花儿乐队”演唱的《嘻唰唰》,歌名在念时就是这个节奏;反之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就像母鸡的叫声×××。 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这几种节奏。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一些节奏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节奏创编,节奏问答,律动表演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教学内容。

四、参与实践,开拓音乐的广阔空间

(一)开展器乐教学。

将乐器引进课堂是强化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我校在初中二年级每个教学班开设了口琴课。学生们学习口琴演奏的过程中,对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一个主动地延伸,只有准确的读谱,把握好旋律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会提高他们的器乐演奏水平,提升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传媒。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是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如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有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微色彩作用。”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抓住音乐教学的专业艺术特色,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教育的愉悦中,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名燕.M音乐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M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上一篇音乐基础知识第6篇

下一篇音乐基础知识第4篇(音乐专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