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年,可是赶上了种粮的好时候,乡亲们劲头更足了。”老徐说,“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土地流转让我种的地达到1200多亩。种粮补贴更高了,最低收购价也提高了,还有农资补贴呢。”
已是晌午,徐淙祥身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他们是县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员和村里的乡亲们。
“老徐,你快给看下,我这个玉米叶子怎么那么干巴?”
“徐老师,种大豆,行距多少能高产?”
徐淙祥从田里拔出两株大豆,给大家讲起来。
“找上门来学技术的人多着呢,带着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别提成就感有多大了。”老徐说。
现在,徐淙祥正张罗着参与筹办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搭建线上、线下平台,让农业技术传得更广。
在徐淙祥的农业实验室里,“阜航麦1号”的种子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老徐满脸得意:“这可是坐着神舟十号飞船上过天的好种子。”
有了好种子,老徐把自己也“种”到了农田里,每天不是在农田里观察侍弄庄稼,就是奔波在路上。“靠着好种子,今年夏收,一亩地打了1600多斤粮,又创了新纪录。”
“在我的试验田里,像‘阜航麦1号’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种过20多个。”老徐一边比划一边说,“不是吹牛,我抓一把小麦,就大致知道是什么品种,到麦田里转一圈就能估摸出产量。”
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察看新品种大豆的出苗情况(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正说着,徐淙祥腰间的手机响了,孙子徐旭东从实验室打来电话。“催着我把样品带回去检测哩!”徐淙祥说,儿子徐健跟他种示范田,孙子大学毕业后给他做起了科技助手。“爷仨接力种好粮,咱后继有人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北京:打造“地下艺术空间”
- 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亮灯
- 古巴举行“欢乐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特别展览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