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边员、研究员、护林员等做“主讲”,媒体记者成了组团调研的“同窗”,“教室”则被搬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前不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讲了。
思政课“教室”搬到草原上
“这是爷爷的岗哨,这是爸爸的岗哨,这是我的岗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护边员图门指着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和两座高低不一的瞭望台介绍道。作为“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内蒙古站随团调研的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师生代表,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刀丽芳和研究生王晨岚、郭彩虹走进了图门家中,听他讲述一家祖孙三代跨越世纪接力守边的故事。
护边员图门。人民网孟丽媛摄
几十年间,护边的“接力棒”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再传到图门手中,“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的家训已经传到了第三代。肩负沉甸甸的护边责任,图门坚持每日两次巡边,多年来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他所在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的事件。“‘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这句写在图门家山形雕塑上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听完图门的讲述,王晨岚感叹道,“守边重任图门一家一担就是三代,他们为祖国边疆安全作出了贡献,令人敬佩。”
从护边员到护林员,从护边故事到护绿故事,从新巴尔虎右旗到额尔古纳市再到鄂温克旗,短短几天的调研活动像是一堂行走在路上“思政课”。期间,“教室”不仅被搬到了草原上,被搬到了河畔湖畔、松林间和湿地旁,也被搬到了当地农牧民家中……不断变化的“教室”让随团调研师生得以立体化、全链式地感受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行走中感悟“美丽中国”。
亮丽北疆建设者成“主讲”
在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牧民根据自愿原则以草场及牲畜入股组建新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拆去“围栏”、融合三产,建设现代化新牧区;在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引来无数野生动植物“安家”,也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让当地民众吃上“旅游饭”;在鄂温克旗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选种育种、护林员兢兢业业植绿护绿、森林消防员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终使松涛漫山、遍野滴翠……在北疆,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
额尔古纳湿地“太极湾”。人民网孟丽媛摄
在调研路上,绿色家园的建设者、绿色征程的见证者和绿色发展的受益者都成了“主讲人”,讲述着北疆大地上爱绿、植绿、护绿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思政课老师参与到这样的采访活动中,感觉特别有意义。我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等方面的影响,感触特别深。”刀丽芳说。
“我其实是‘半草原’的孩子,但来到呼伦贝尔才看到一望无际的真正的草原。”蒙古族姑娘郭彩虹说,“此次调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
“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湿地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看到草原上的一座座蒙古包和穿梭其间的游人,王晨岚说:“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不仅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了畜牧业,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得以增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道理讲透彻,既要注重思政小课堂,也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次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和教育部社科司统筹指导的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这堂被“搬”上草原的“思政课”,便是走进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的一个样板。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刀丽芳在牧民家的草场上为学生“授课”。人民网孟丽媛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强军征途丨这就是中国军人
相关推荐
- 北京:打造“地下艺术空间”
- 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亮灯
- 古巴举行“欢乐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特别展览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