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病时的经历让图门意识到当地牧民在交流上的问题,返乡后图门便持续自学汉语,哪家有人生病需要去市里寻医,他总是热心地帮牧民们当起“翻译员”,解决了沟通上的障碍。“我到现在也还在学习(汉语)”,图门一边为记者翻阅他书桌上的学习资料一边说。
把“三代护边”传承为“世代护边”
图门翻阅相册。苏亦瑜 摄
翻阅图门的相册,满满地记录着他在边境线上的守边日常和红色堡垒户活动。而看到儿子小时候的旧照,图门脸上满是笑意,“你看小时候才这么点,现在比我还高了。”
与谈论护边工作时不同,在说到自己的家庭时,这个巴尔虎草原汉子的神情流露着些许亏欠,“对于家庭总是有很多照顾不到的地方”。图门女儿出生时、家人生病时,他常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法及时陪伴在他们身边。但是,正因为有图门这些牧民护边员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维护边境安全增添了更多力量和帮助。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直到我老得动不了的那天。”图门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已经在准备护边工作考试,儿子也对守边工作表达了决心,他想把“三代护边”传承为“世代护边”,把与边境派出所的“战友情”世代传下去。
图门在草原上策马驰骋。 苏亦瑜 摄
图门的护边事迹也感染了很多人,许多周边牧民们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到护边员队伍中。据记者了解,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对原有群防群治队伍进行补新淘换、混成编组,规范化组建了人数为563人的护边员队伍,其中包括统筹前出点位与边境村屯间关系,侧重沿边一线及边境要道住户,布建66个“护边堡垒户”,以及50个边境村屯嘎查“守边中心户”。
一望无垠的青青草原上,像图门一样的牧民护边们成为了北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和边境派出所守望相助,为祖国的边境安全和稳定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北京:打造“地下艺术空间”
- 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亮灯
- 古巴举行“欢乐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特别展览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