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难点问题。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及沙尘暴防治高级官员研修班;举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与联合国共建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中国坚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积极推动防治荒漠化项目在相关国家落地生根,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独行快,众行远。”最近,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高级主管马塞兰·萨努用这样一句谚语形容中非携手防治荒漠化的未来。他表示,在荒漠化防治经验交流、技术分享等方面,非中合作前景广阔。鉴于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丰富经验,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在2017年与中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技术转让等合作加强防沙治沙能力,“通过合作,非中可以分享经验,相互支持,有利于推进‘绿色长城’计划”。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研发团队选用合适的造林植物种,在哈首都阿斯塔纳及周边建成了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为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哈萨克斯坦总统绿化顾问内桑巴耶夫表示,哈中合作的研究成果系统解决了哈首都圈生态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范例。
蒙古国科学院地理与地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尼玛策仁·满达赫说,在中国帮助下,她所在的研究所与中方科研单位共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流沙固定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在蒙古国布尔干省、戈壁苏木贝尔省等沙漠地区开展合作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科菲·库阿库表示,通过不断改良和创新,中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荒漠化防治解决方案,在太阳能、绿色金融等一些领域的研发和实践走在世界前列。“期待中国继续积极分享发展理念和成果,与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挑战,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本报记者 贾平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北京:打造“地下艺术空间”
- 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亮灯
- 古巴举行“欢乐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特别展览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