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识 > 心理健康知识 >

儿童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栏目: 心理健康知识   作者:佚名   热度:

  心理健康是现在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工业化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人与人的关系也很淡漠,生活节奏很快,生活的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感到很紧张。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高。特别是青少年,经常看到报道美国校园枪杀案,在我们身边,不时听到有中学生自杀、离家出走、某某人的孩子有精神问题,看到报纸上有孩子杀死自己的母亲、奶奶。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看到这些情况,很多年轻的母亲、父亲就会感到不寒而栗。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如果在十几年后成为这样,不知道会痛苦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接触到很多、很多各种神经症、心理障碍的病人,这些病人中的绝大部分在童年时或青春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童年期的问题是他们成人后心理不健康的基础。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发展,为他一生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是是每一个父母非常关注的大问题,孩子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人。孩子长大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有成就、有贡献或者是一个平凡、平庸的人。
  如何才能使一个人的心理能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这个问题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各个学派的心理学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很复杂,不像对认知的研究比较有规律。儿童人格发展对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依赖更深。中西方文化上的差距很大,有很多理论在应用中要很多年去慢慢消化。根据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再进行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很少。尤其是根据我们文化背景特点进行应用性研究,目前做得很差,急需开展和提高。我只能拣几个重点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人格心理学家们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发展阶段对成人的人格有什么影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满足儿童的一些需要,如果这些需要给予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能很好解决,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阶段中关键问题,就会给下一个发展阶段带来问题,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以下我简单的介绍这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认为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这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喂养方式,照料方式,对孩子的态度,都不能是孩子经常体验到一种不确定性。
  第二个阶段: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和遵守生活规则、社会规范。在这个年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我们说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也要学习去遵守生活规范与社会规则,这常常很多父母在这两个问题上左右摇摆,究竟是松一些,还是严一些,父母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第三个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中,孩子创造力、创造的欲望、动机就开始形成,人一生创造力的基础开始奠定。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形成。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不好,孩子今后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自卑感。
  第四个阶段:6-12岁,或者延长到青春期前期。这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我们知道这两种品质对一生是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具有这两种品质,父母就不需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很小就知道对自己、他人负起责任。很勤奋的去学习、劳动。
  第五个阶段:13岁左右到成人,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艾里克森认为是角色认同的阶段,同一化的阶段。是孩子迈向成人的最后阶段,是为成人做好所有准备的阶段。也是现在全世界工业化社会最为感到迷惘、头疼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又以六岁前的三个阶段最为重要。对人一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就象盖高楼一样,这五个阶段就是基础,而越往下的基础越重要。基础打不好,盖到上面自然就会歪,或者遇到什么意外,很容易出问题。
  我们虽然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认知、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融为一体,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孩子很有创造性,但是却很自卑。一个孩子很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却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要使孩子的心理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对孩子每个阶段发展的学习、了解,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父母、主要抚养人的心理素质、品质。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去提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下一篇:父母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偏离




      相关推荐